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我想这就是答案吧。

记得有一次王健林上《鲁豫有约》说过一个段子:


90年代刚开始做生意时,他有次去香港出差,看到中环高楼林立,不禁感慨道:以后我要是能有这样的一栋楼就好了!


鲁豫反应很快地问:所以,当时您也没想过,自己会像今天这么成功吗?


老王一边点头,一边抛出了整篇采访中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:是啊,谁能想得到,生意是一点点做大,就好像是人的能力和情怀,也是一点一点变大的。

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我想这就是答案吧。插图

01

在我看来,王健林的这段话,恰恰能够完美解释一个观点——未经现实考验的大道理其实一文不值。


大道理都是朴素的,但真正厉害的人,为人处世从来都不是依靠所谓的懂道理,而是他们一步步在实践中印证理论,一点一滴的培养出实战能力。


上一段话是很浅显的道理,道理谁都懂,但为什么真到做的时候,却往往做不到呢?因为,懂道理不能让人跨越自然规律,直接具备安身立命的能力啊。


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,背后的原因,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博弈,而想是感性的,做是理性的,过不好往往是只停留在了想。


为什么小小的沛县诞生了萧何、曹参、这么多优质人才?是因为他们懂得治国的大道理吗?


不,是因为刘邦是从沛县起家的,当初跟随他一起南征北战、驰骋中国、最终功成名就的谋士和将领,无不经历过最残酷、最无情、最恶劣的斗争环境。


在无数次生死一线的磨炼下,萧何们早就不再是当初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了,而是成长为经历了无数考验并最终幸存的精英。


这样的创一代,论能力、心机、手腕、谋略、治国本领,都要远远超过后世那些生活安稳、饱读诗书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。


这就是典型的,实战环境对个人能力的塑造作用。


曾国藩,作为汉人在清廷位极人臣,靠的是什么所谓的厚黑学吗?


巴菲特,当代最成功的投资专家,靠的是什么所谓的内幕消息吗?


乔布斯,在苹果做出无数令人惊叹的产品,靠的是什么所谓的营销炒作吗?


当然不是,机缘、人脉固然重要,但这些人能成事,主要靠的是在各自领域内超凡的实战能力。


对于普通人来说,光靠所谓的懂道理,明事故,缺少实力,同样也是无法在社会上获得真正的认可的。真正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提拔,工作能力是硬成绩,情商和人脉只是辅助。

02

如何才能更好的在社会立足?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,给大家两个方向性的建议,也希望能抛砖引玉。


第一,培养实战能力的秘诀叫做为自己打工。


为自己打工的意思,不是劝大家创业。


先思考一个问题:同样是做一模一样的工作,为什么两个人几年后的差距天翻地覆?原因无他,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、从工作中学习的收获截然不同。


对于某些人来说,工作是为老板打工。站在这样的角度考虑,正常人在工作中肯定不会竭尽全力啊。


道理很简单,反正都是被老板剥削,那肯定是偷偷懒,摸摸鱼,领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来的划算。


老实说,这个过程我也经历过,爽则爽矣,却没有成长。


但另外一类人,虽然他可能也需要加班、做各种琐碎的工作,但是他看待工作的视角和底层逻辑完全是另一个境界:虽然这工作看似没啥意义,但是我也要竭尽所能做到最好,这跟老板发多少钱没关系,无论将来跳槽与否,我都只为自己工作。


抱着这样心态工作的人,他一定会反复琢磨工作内容,观察别人如何工作,思考行业的发展变化。


长此以往,他相当于是在为自己打工,因为不论老板待自己如何,工作内容是否有意义,他都能够明确知道自己收获了多少,从而做出更适合发展的决定。


这样的人,决不会随波逐流,而是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。


我时常告诫自己,我要求自己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我希望将来的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


当工作在心中有意义就会有成就感,当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,而成就感和尊严会带给你快乐。


我们坚持一件事情,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就会有效果,而是坚信,这样做是对的。


第二,通过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选择。


现在社会,快餐文化现象太严重了,像什么速成培训:思维提升、心理学效应、经济学理论、人脉社交之道…… 


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这些不好,而是说在这个信息获取爆炸的年代,我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。


只有独立思考配合大量的实践,我们才能在过载的信息中找到为数不多真正适用于自己的经验。


我分享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:


1.意识到我们关于任何一个人、事、物的看法和态度都是可变的。不论这种看法和态度多么可靠,在没有经过检验之前,不要下定结论。


2. 选任何一个人、事、物,在纸上写下你的第一反应。仔细思考,究竟是哪一种外力,譬如父母、朋友、老师、电视、明星、网络,影响你或者灌输给你这样的观念。


3. 仔细考虑,对于刚才选定的人、事、物,是否存在其他合理的看法?如果有,把这些想法都写在纸上。


4. 做完以上步骤后,比较(2)和(3)中的不同看法,思考5分钟后选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,然后在下一次检测开始之前,暂时保留你的看法。


我们作为个人生活在世界上,其实无时无刻都受周遭环境的影响,我们所谓的三观,也并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产物,而是深受各种看得见看不见因素的影响。


因此,只有独立思考,个人才有可能减小环境的制约,尽可能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。


庆幸的是我们仍然在前行,提心吊胆,小心翼翼,一步一步,往前进发。


我们那走过的、长长的、歪歪曲曲的足迹,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。

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我想这就是答案吧。插图1

聚焦技术与人文,分享干货,共同成长
更多内容请关注“数据与人”

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?我想这就是答案吧。插图2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