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

【思考】


下面这段话可能有点拗口,多读两遍细细品味。
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:

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,那么,那个“客观存在”在那个文化里,“主观上并不存在”,

即,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“客观存在”无任何感知。

反之,若是一个概念存在,即便它并不是一种“客观存在”,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得到。

【细致阅读】



其实这很容易理解。

放大了讲,整个世界也一样。

苹果为什么会往下掉落,我们都知道是重力的结果。

但是重力这个清楚的概念出现之前,整个人类都无法感知到那个实际上亘古存在的东西。

其实这跟智商有什么太大的关系,这更像一个认知问题,你的思维中不存在这个认知。

你能说亚里士多德不够聪明吗?

他当然是聪明的,你一定听过他的: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。

可他对“重力加速度”这个真理概念没有认知,于是,他只能想当然的认为,羽毛和铅球从同一高度落下的时候,肯定是铅球先着地;

至于理由很明显,铅球重量更大。

然后过了一千多年以后,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来两个铅球,人们才发现那两个重量相差很大的铅球竟然同时落地!

你看,要想有这种认知,你生活的地方要正好有一座斜塔,它要足够高,还要有一个伽利略一样的人,人要足够聪明。

(笔者这里要拍一记牛顿的马屁:天不生牛顿,经典物理万古如长夜。)

所以说不论你智商多高,如果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,它就无法对你起到任何作用。

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认知。

因为如果在你的脑子里压根不存在某些认知,那么它就对你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
而只有当这些概念出现在你的脑子里,我们才有机会多加练习直至自如地运用它们。

人类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:

很多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事物,由于主观上存在一个概念,于是就好像那东西真实存在一样。
比如,我们中国人常说:我上火了。

实际上你想过没有,上火具体是个什么?

人们能够感知到上火这种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,这是我们的文化认知。

又比如,特别极端的例子是:爱情,看不见摸不着,但无数人为之如痴如狂。

言归正传。

今天还是给大家谈谈认知的问题,也相当于给你植入一个新的概念:


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,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而已,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,它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。

你如何对待它,它就如何对待你。

并且,它竟然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奇迹:

它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,即便是在你事实上错得离谱的情况下。

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,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。

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,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。

是不是又晕了?

在此之前,你的世界好像对你全然无动于衷的;

在此之后,你的世界是鲜活的,对你随时有所反应的。

一旦理解了这个认知以后,你会发现有些世界你是可以改变的。

客观存在的那个世界,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,它只会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转下去。

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世界。只要你改变对待它的态度,你的世界就会马上随之改变。

我们来谈谈时间。

苏轼曾说过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
笔者斗胆仅对苏轼这句话做推测:苏轼认为时间是不可控的,所以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。

而在今天的我们看来,时间也是可以管理的。我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开始发生改变。

对于某些人来说,时间就是用来消耗;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,时间则是陪着自己见证成果的伙伴。

一念之差,两个世界。

光是理解了这一点,我们的世界就已经不同了。
这里我们先抛出来一个结论:
这个结论就是——什么样的人,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(白话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)。

你若是个好人,这世界就对你好一点,你若是个坏人,这世界就对你坏一点。

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?

后来,我读了很多书,当我习得了一个概念之后,我终于能彻底理解这种现象了。

这个概念叫做自证预言。

自证预言是什么意思呢?

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。

根据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调查研究,我们平时认为压力对身体有害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。

研究表明,只有当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时,它才会真正损害你的健康。

也就是说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,而是压力与观念(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)的组合。

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慢慢吓死的。

在极端的情况下,人若是相信自己正在死去,就真的会死去。

你一定听过这样的故事:

受害人被绑在椅子上,被蒙上了双眼。

杀人犯只是用冰凉的刀背划了一下受害人的手腕,而后拧开了旁边的水龙头。

让受害者听得到水流嘀嗒的声音——其实是水声。

但受害人却误以为是自己的血滴落的声音,最终,受害者就好像真的失血过多而死一样死掉了。
可见自证预言的力量其实很强大,观念就是塑造你世界的重要因素,对待它可不能马虎。

事实上,是这一生你总会无数次遇到这种情况:

你看到某个人做了一件事,而恰好,你的利益受到了损失。
第一时间,你所有的矛头都会指向TA,你会不由自主地想:

TA 这明显是故意的!

TA 就是跟我作对!

这不是你的错,而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。

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。

在懂这个道理之前,你是甲,懂得这个道理之后,你是乙。

于是,你能明白的:

甲根本看不到乙的世界,乙却可以感知甲乙二人之间的微妙差异,以及甲乙二人生活在怎样一个天壤之别的世界里。

在某些人眼里,这个世界不是你赢我输,就是我赢你输。

这种思维又称零和思维。

美国就是这种思维的忠实执行者。

“它们”是不相信自身能和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共存的,所以才会有打压这个打压那个的一幕幕一桩桩事情发生。

在他们看来,对方的胜利一定伴随着自己的失败。

而在另一群人眼里,这个世界其实还存在共赢和共输的局面,比如我们中国。

我们会想如何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出共赢的局面,或者至少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,让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失。

一个能够看到共赢的人,和一个只能看到输赢的人,两个人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。
人们通常会不断强化自己已认知的世界。于是在那个只有输赢的世界里,到处都是贴着坏人标签的竞争者。

而在共赢存在的世界里,所有人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(我就不谈一带一路了)。

现在你能明白那些相信“人之初性本善”和“人之初性本恶”的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了罢?

这个世界并不是仅仅由没有灵魂的物质构成的,这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无数的有生命、有灵魂的人。

于是这个世界也是有生命的,有灵魂的,它能感知到你,你也应该能够感知到它。

我相信最初的时候,每个刚刚降临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一样的,都有一个可以雕塑的灵魂。

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选择,一方面塑造了自己,与此同时又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。

于是,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,是优是劣,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。

读书越来越多,最终就会跟所有人一样,发现另外一个事实:

大多数重要的感悟,早就在历史上遍布全球各个角落。

尼采就说过: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,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。


【深度思考】


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反应,其实是你在他们身上的投影。

我们认为别人会这么想,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会这么想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,要设身处地,要多去沟通,多去理解。

由于我们思维上的局限性,很容易就把已有的固定思维按到别人身上,并且将其合理化。
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,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对它产生的误解。

若是你能宽容你的世界,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;

若你是个非常认真生活的人,你的世界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你罢。

这么多年来,我就是这么想的,这么做的,貌似我的世界也是如此对待我的。

实际上,越是优秀的人和群体,越倾向于选择友善真诚的态度。

如果你希望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,你也应该先按照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。

那样的话,你自然而然就会像那个世界慢慢靠拢,最终活在那个世界里。

这其实就是一种活在未来的方法。

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插图

聚焦技术与人文,分享干货,共同成长
更多内容请关注“数据与人”

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插图1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