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生于 92 年,今年周岁 28,虚岁 29,奔 30 去了。
从 20 岁到 30 岁,我好像只过了 3 年:第一年在大学里无忧无虑,第二年在茫然中寻找工作,第三年做着千篇一律的工作,悠忽之间,就 30 岁了。
读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,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,第一份职业是DBA,后来一直做泛DBA的活儿。
在大国企摸爬过,也在小私企滚打过,如今靠手艺为生,在别人看来是个“体面人”。1
做人
古人云三十而立,而现在职场上已经有 30 岁是一道坎儿之说。按照这个标准,我即将达到 30 岁,也就是所谓最焦虑最迷茫的那批人。
前几天的端午节,朋友请我去按摩,他比我小一岁(我们见面的娱乐活动已经变成了养生活动,这大概是不再年轻的象征)。
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年龄上来,一边感慨时间过得真快,一边谈论近期的一些小目标。我们来到了 30 这道坎的门前,都是这个阶段的人。
在职场奋斗几年后,我们都认为做了正确的选择并坚持去做一些自己真心热爱的事。
对于我们或者对于我而言,最大的动机在于能做一些自己擅长、有成就感、能创造价值的事。就这么简单,至于年龄,从来没有在我的考虑范围内。
哪怕今年我 40 岁了,如果找到了比当前更让我热爱和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做的事,我同样会全情投入。
我认为,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通常需要完成三步。
第一,完成最小必要知识的积累,并保持知识增长率;
第二,维持高密度的实践和反思,持续提升实践质量;
第三,将知识和实践转化为方法,传道授业助人解惑。
而以上三步,其实对年龄并没有实质性的要求。
所以,你能看到很多二十多岁就很成功的人(前段时间字节跳动的一名程序员财富自由之后就光荣的“自我退休”了),也能看到四五十岁仍然持续折腾并取得成功的人。
30 岁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职场发展的坎,只能说是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,这个阶段的人,大部分脱离了单身状态,有家人、有责任,所以担子会更重一些,与此同时,时间和精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但话说回来,一个人不是因为到了 30 岁才显得平庸,以至于被新人取代从而造成所谓的危机,而是在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,差距就已经产生了。
在我看来,差距产生的原因也无外乎三点。
第一,无法清晰的认识自己,找不到兴趣、擅长和热爱,从而在专业和职业发展路上飘忽不定,浪费了时间。
第二,缺失良好的成长环境,因事因人影响了自己的价值观,进入一种消极且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。
第三,实践密度和质量太低,每天只是「做工作」和「过生活」,时间利用率和价值产出率不高。
担心「担心」本身是没用的,纠结「纠结」本身也是没用的,大部分人之所以迷茫其实就是少了行动,而且是持续的行动。
解决上面说的三个问题,也有三个出口。
第一,不断涉猎新知识、尝试新领域,用频率换效率。每个人都有太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,这些都是学习素材。
第二,找一个你认为比你厉害且能指导你的人,跟对人就能进入他的环境,哪怕不在一个公司,这种彼此间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。
第三,行动,持续行动,别让自己闲着。有太多的书可以看,有太多的事可以做,有太多的人可以见。
如果你的关注点落在成为专家、看到差距、付诸行动这三点上,你不会有空焦虑和迷茫,更不会被年龄所困扰。
因为每时每刻你都会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,你眼里都是事,你心里将充满干劲。2
做事
我身边有几个比较厉害的朋友,差不多也是 30 岁的样子,他们并没有焦虑、也没有迷茫,每天乐此不疲忙于自己的事,很快乐、很充实、很有成就感(在我看来)。
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:
他们未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,但是他们走在成长为专家的路上;他们看待问题并不是完美无缺,但是认识差距,他们清楚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空间;他们都不是行动的矮子,在付诸行动上,持续不断地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尝试新的可能性。
所以有句话这么说,比你优秀的人依然比你努力。
所以,30 岁并不是什么坎,只不过是一部分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客观理由。
人为了不思考愿意做任何事,这是人性。
有困境就想办法突破,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,有迷茫就想办法脱离。
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了解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。
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,当你撑不下去的时候,来读一读汉昭烈帝刘备的一生。
公元223年的初夏,西蜀白帝城中,刘备,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他挣扎着仰起身来,虚弱而坚决地将江山与子嗣悉数托付给了他最信任的谋臣武将。然后缓缓闭上了双眼,与这个他失意过、奋斗过、拥有过的世界作了永恒的诀别。
在他身后,青史谥曰:昭烈帝。
昭者,明心见性,诚善无欺。
烈者,不屈不挠,至死不渝。
以此盖棺刘备的一生,不可谓不精准。
年少读三国,崇拜过曹操的挥斥方遒,倾慕过孔明的慧冠群雄,惊叹过司马懿的隐忍谋略,觉得曹操、司马懿、诸葛亮都很厉害,而刘备,只会哭。
偶然有一天再读《蜀书先主传》,我眼睛湿润了,开始钦佩起那个在漫长失意路上默默前行的刘皇叔。
无它,只因,他面对人生失意与坎坷时的百折不挠,让我们看到了成大事者必备的格局。
你认为司马懿隐忍很厉害,可他是世家豪族,就算不争权势也不见得有什么损失。
只有经历过失败失败再彻底失败的人能明白刘备的强大,尽管曹操也有濮阳之败,家业几乎尽丧,但相比刘备这一生实不算什么。当一个人获得一定成就再全部失去,那样的心理打击非是一般人所能承受,有人自暴自弃彻底堕落,有人穷困志断,不再某图弘志。
我想问你们得到过,然后失败过吗?你这一生可以失败多少次?
刘备从华北破黄巾,却被张纯贼兵大败,几乎身死。刚得徐州既为吕布所袭。复得徐州为曹操所败。聚旧部于豫州与曹操再战复败,再就是弃新野,走当阳。刘备早年一生都在失败逃亡。
《灌篮高手》中的三井寿,受过一次挫折就已堕落,赤壁之战时刘备已48岁,汉中之战,刘备生平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击败曹操时已59岁。
有一个男人,接近50岁的时候没有自以为是,没有刚愎自用,而是虚怀若谷的跑去找个27岁的年轻人,还被人连放两次鸽子,第三次跑去居然还等他睡醒——只因为听说这人很厉害。
再环视下周围,连 30 岁都没到的倚老卖老比比皆是,开口就是:你们年轻人懂个P。
刘皇叔这中虚怀若谷的心态,扪心自问,你做的到吗?
阮籍一句:“时无英雄,遂使竖子成名。”不知叹尽古今多少英雄豪杰。
阮籍、嵇康这种心怀天下大志的人,终未免在司马家淫威之下煎熬。自我失败以来,一直十分消沉,虽然不至于没了雄心,但已经没有了那种狂热的激情,常常还觉得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这样的生活很好。
我们这一生,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一样,天赋异禀,满身技能,一路开挂;也很难像曹操孙权司马懿一样,含着金汤匙出生,有家族亲人为你铺好花团锦簇的前路。
普通人更可能是像刘皇叔那样,手握一副并不怎么样甚至有点稀巴烂的牌,但依然要坚持把它打下去。因为只有打下去,才有赢的可能。3
从头越
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我过去的几年,我觉得有三个:技术、项目、分享。
技术让我入行、项目让我升级、写作分享让我快乐。
我第一次亲密无间的接触电脑是在初中,朋友带我去网吧,这个新鲜玩意儿可真迷人,高中是比较辛苦的几年,也没顾得上玩,直到大学我才写下人生中的第一行代码。
大学期间有段期间一度沉迷技术,日渐消瘦。做项目让我的思路和见识得到了极大的扩张,在积累最小必要知识上过程中,有种徜徉知识海洋的感觉。
在密集实践的过程中,知识储备和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;将知识和实践转化为方法的过程中,写作分享让我找到了另一个肆意发挥的舞台,可以通过分享输出转化为价值。
对于我而言,不期待成为高手,只求在分享的过程中能给到看到我文字的人一点启发,哪怕是一点点。
不懂的我会去学,学到了就会做,做到了就会讲,分享是一种美德,也是一种价值创造方式。
职场是一个充满荷尔蒙的地方,也是盛产焦虑和迷茫的地方,这更是一个你逃不掉的地方。
作为职场人中的一员,如果不保持自身的快速迭代,很容易就被焦虑和迷茫所侵占。
30 岁不迷茫,35 岁不焦虑,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路上就不会有什么能阻拦你。
唯一阻拦你的,就是你自己。所有的坎,都是内心恐惧的写照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!
聚焦技术与人文,分享干货,共同成长
更多内容请关注“数据与人”